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

《每週新眼光》2018/03/17

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總會網站 訂報退報

2018年 第 1 季 第 11 週 發刊時間:每週六發刊 單位: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

麥子的福音 

參考經文:約翰福音12章20~33節

12:20 那時,上來過節禮拜的人中,有幾個希利尼人。 21 他們來見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,求他說:「先生,我們願意見耶穌。」 22 腓力去告訴安得烈,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訴耶穌。 23 耶穌說:「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。 24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,仍舊是一粒,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 25 愛惜自己生命的,就失喪生命;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,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。 26 若有人服事我,就當跟從我;我在那裡,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;若有人服事我,我父必尊重他。」 27 「我現在心裡憂愁,我說什麼才好呢?父啊,救我脫離這時候;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。 28 父啊,願你榮耀你的名!」當時就有聲音從天上來,說:「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,還要再榮耀。」 29 站在旁邊的眾人聽見,就說:「打雷了。」還有人說:「有天使對他說話。」 30 耶穌說:「這聲音不是為我,是為你們來的。 31 現在這世界受審判,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。 32 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,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。」 33 耶穌這話原是指著自己將要怎樣死說的。

◆一粒麥子的思考

台灣一直不斷有宗教團體相關新聞,有些宗教團體的規模就像跨國企業,甚至如媒體所說幾乎「富可敵國」。「大」不一定好或不好,只是當宗教體變「大」時,還會存有宗教原本的精神和理想,並負起對這個世界的責任嗎?如果我們的教會也成為大教會(Mega Church)時,對上帝國度不能迴避的責任和義務又是什麼呢?

下一個主日是棕樹主日,教會節期隨即進入受難週,約翰福音12章20~33節這段經文,和耶穌的受難有密切關係,值得我們好好思考。耶穌說,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裡死了,結果「仍舊是一粒」。原文的「仍舊」意思是「停留在原狀」。麥子原來的生命形狀,其實有與生俱來的功能,其主要功用就是被吃掉,若沒被吃掉的話,最後只會爛掉而已。

經文接著用「如果」,原來意思是「另外一面」,意指麥子其實還有另外一面。從上文來看,是指麥子還有另外一面的生命形狀。而這另外一面的生命形狀,卻是要用「死」來顯示出來!經文的註解是,另外一面的生命形狀,透過「死」,可以得到「許多子粒」,就是更多生命,意思是更豐富的生命!耶穌在這裡用麥子為比喻,最主要是說到祂自己,祂就是那要落在地裡的麥子,來結出眾人更豐盛的生命!

這段經文較難理解的是25節:「那愛惜自己生命的,要喪失生命;願意犧牲自己在這世上的生命的,反而要保存這生命到永生。」把這句經文和24節的兩種生命形態做對比,我們可以更了解經文在說什麼。「愛惜」自己生命的,就是停留在原來的生命形態。「愛惜」的原文可翻譯作「親吻」,這個譯法雖然沒用在中文上,但我覺得比「愛惜」更貼切。若把經文譯為「親吻自己生命的」,是指什麼意思呢?當然是「看自己是好的」,這樣的人不會覺得自己是需要被拯救的!一個親吻自己生命的人,只愛惜自己的羽毛,不肯為人付出代價,他的一生過去後,大概不會留下什麼貢獻。

◆耶穌在哪裡呢?

相對地,「憎惡和痛恨」卻與上述不同。這裡有二種層面的意思,一是看到自己的罪,以致痛恨自己,渴望耶穌基督帶來救贖生命的豐富。二是輕看自己的生命,願為人的需要奉獻自己,而結出許多子粒。這段經文第一個層次的意義,談到什麼人會渴望耶穌的救贖。只有看到自己有罪,到憎惡程度的人,才會了解到自己真的需要耶穌基督。當有一天我們都還在「親吻」(愛惜)自己生命時,我們對耶穌基督救贖的了解並不夠!經文表達,當我們審視自己的生命,我們覺得自己「好不好」?當我們覺得自己的生命很好,那個「好」,有時會使我們離耶穌越來越遠!

當有一天,宗教團體的財富越積越多,到富可敵國的程度時,人們所愛的就不一定是所拜的神。這對教會也是一種反省,當我們鼓勵會友努力奉獻,我們是為了把奉獻拿來建造上帝國的事工,而非存在銀行來使教會富可敵國!跟隨耶穌的意義,在服事那些需要的人。耶穌在哪裡呢?需要的人在哪裡,耶穌就在那裡。

◆宣教體驗的反省

有機會審視自己,我們曾投入多少在「一粒麥子」的服事?審視我們的教會,整年度的預算花多少在宣揚福音、建造上帝國、服事人上呢?或者,我們只在意累積財富,勝過關懷生命的事工?我們樂於和人分享異地旅遊如何開闊我們的眼界,但我們為上帝國的開闊付上什麼呢?

宣教的體驗往往不是我們給予,而是在其中學習。被台灣人暱稱「小蘭醫生」的蘭大弼(David Landsborough Ⅳ),1914年出生於彰化,自小就講台語,和台灣小孩一起成長,他喜歡台灣食物,自稱「台灣囝仔」。他自1954年起出任彰基院長,服務長達28年之久,大家熟悉的故事是他經常騎腳踏車赴病患家裡診療,親切照顧病人,冬天看診前,甚至先將聽診器用手掌保溫後再聽診,許多病人視他為最好的朋友。1980年退休時,彰基欲發退休金給他,同仁欲捐款給他作為養老金,他都婉拒,甚至說:「我和我爸爸很感謝台灣人給我們有服務上帝的機會,我們一生都覺得充實夠用毫無欠缺,感謝上帝讓我們能到台灣!」

即使退休後回到英國,居家門口仍掛著「Formosa」的牌子,臨終時退化到幾乎忘記所有一切,卻寫下最懷念的「台灣」兩個字,並交代基督教醫院一定「要照顧窮人」。成為醫生,可以擁有和享受的並不少,但小蘭醫生卻選擇看輕地上的一切,只看上帝給他的使命,把自己視為所服事的台灣人的一分子。我們看到的是宣教師的完全給予,但對他們而言,卻看自己的生命一無所缺。

從這段經文和小蘭醫生的事蹟,幫助我們審視自己是怎樣服事耶穌。當有機會參與宣教體驗時,我們更能深刻體驗到耶穌基督的愛,以及宣教師來台時對這塊土地和人民的情感是如何不容易。你有多愛你自己目前的一切?你愈愛你的一切,能服事的就愈少!只有愛耶穌更多,才能服事祂!

討論題綱:

1.請分享一位宣教師生命中最感動你的一件事蹟。

2.請分享,你認為有什麼服事,像是「麥子落在地裡」的精神?

 

代禱事項:

1.請為自己禱告,讓自己能深刻經驗耶穌基督的愛!

2.請為所屬教會事工代禱,使事工能有「麥子落在地裡」的生命。

祈禱文:

憐憫又公義的上主,謝謝祢讓我們經驗耶穌基督為我們捨命的愛。懇求耶穌基督的愛顯明,使我們一生能走在信仰的道路,毫不偏移。也求祢使我能學習耶穌基的愛,成為一粒落入土裡的麥子一樣。我們也為教會禱告,求祢使我們教會能成為社區中需要者的幫助。奉主耶穌的名求,阿們!

 

行動參考方案:

1.關注教會的兄姊,看哪些人有特別需要關懷的地方,實際去了解其需要,並思考教會可以如何幫助他。

2.與教會的信仰同伴一起尋找社區中需要幫助的家庭或個人,思考如何成為他們的幫助,並擬訂可行的方案去關懷。

 

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,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,請連絡 webmaster@mail.pct.org.tw

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:02-23625282
Copyright 2006 © www.pct.org.tw All Rights Reserved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